一、标准的变化是什么? 2015 版 IS0 9001 标准包含有几个涉及最高管理者的重要改进。尤其是分条款 5.1.1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 承诺 1 包括了 11 项要求,以确保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 系有比以前更多的参与和承诺。 多年来 IS0 9001 标准的观察员已经持续和正确地评论道: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结果始终缺乏真正的最高管理者支持。其结果,组织把质量管理体系限制在与生产相关的事项上——只是通过管理评审才与最高管理者互动。 这就是变化所在。根据分条款 5.1.1,要求最高管理者通 过以下方式对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表现出领导作用和承诺”: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2、确保为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与组 织的环境和战略方向相匹配; 3、确保质量方针在整个组织内部得到了沟通,理解和运用 4、确保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整合进组织的经营过程中; 5、推动过程方法和风险意识的运用; 6、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资源的获得; 7、就有效的质量管理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 性进行沟通; 8、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所预期的结果; 9、吸纳、指导和支持员工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10、推动改进; 11、支持其他相关管理层成员在其负责的领域发挥其领导作用。 &...
关于质量问题归零,常常引起质量人的好奇,今天,大家一起找寻其中的奥秘吧!一、什么是质量问题归零“质量问题归零”是指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五条标准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技术归零五条要求:“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管理归零五条要求:“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注:1.“质量问题”是指故障、事故、缺陷和不合格。2.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应按Q/QJAI0—2002和有关规定实施。二、质量问题归零标准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1、过程清楚是查明质量问题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各有关环节中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2、责任明确是在过程清楚的基础上,根据质量职责分清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并从主观和客观、直接和间接方面区分责任的主次、大小。3、措施落实是针对出现的管理问题,制定并落实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严肃处理是对由管理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严肃对待,从中吸取教训,达到教育人员和改进管理工作的目的。对重复性故障以及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人为责任原因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情节和后果,给予经济处罚或(和)行政处分。5、完善规章是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从制度上防止质量问题重复发生。三、质量问题归零的范围1、重复性质量问题;2、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等人为责任质量问题;3、无章可循、规章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质量问题;4、技术状态管理问题;5、既有设计或工艺等技术因素,又有管理方面的漏洞或薄弱环节造成的质量问题;6、行政领导和型号指挥系统确认需要进行管理归零的质量问题。四、质量问题归零的程序 1、查明问题的发生过程和责任(1)责任单位行政...
工厂品质改善的核心在哪里?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设备上?当然不是,品质改善的核心是改变人。一切的生产质量问题,说白了都是人的问题!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它看得很复杂,先从员工的操作动作入手。在做动作的时候很多人的内心会产生很多念头,有这些念头都是人的习性所致,只要能够清除或控制这些习性,改善的效果就一定会好。所以动作都不难做,难的是不能做到以下几点:1、员工动作的规范和优化很多品质问题说到底就是员工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这是很多企业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做过的很多案例都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技术设备上的改进,就是规范和优化了员工的动作,效果就很明显了。所以,以后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它看得很复杂,先从员工的操作动作入手。2、进行横向控制,就是互相检查横向控制就是对问题层层把关,进行隔离,并且互相检查要到位,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3、大面积排查问题,在点上解决问题通过对质量问题进行排查,并且每天排查,取得成效的。注意,查出的问题再多,都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解决,同一个时间段,不要解决太多的问题点。还可以在生产某个产品之前,排查这个产品曾经出现过的历史问题,然后一点点地落实责任人去解决。这样的排查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做品质改善除了掌握以上三点,还要注意怎样去改变人。4、要改变人就不要把遇到的问题妖魔化,要相信员工能解决这些问题。“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人的自性其实是很伟大的,所以要相信员工,要相信这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因为没有去做、没有去管,要相信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5、约束员工的时候,一定要在痛苦中坚持做动作控制卡约束员工的时候,员工是很痛苦的,但一定要坚持。像一位项目主任所说:“我们之前也做过这样那样的改善,但就是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就是因为之前没有严格约束员工,员工一受约束就难受,就会不配合,他们一不配合我们就没办法。所以,我们要过这关。”当员工因约束而产生痛苦的时候,我们...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企业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基本过程:产品的设计过程、产品的制造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销售使用过程。一、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第一步,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适销性和适用性。设计的第一步是找市场,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要何种产品以及质量要求。设计质量可通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来保证,其内容包括:制定设计计划、制定检验测试规程、进行设计评审和验证、改进设计、样机的试制、鉴定和设计定型、销售前的准备工作。二、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制造过程开始于工艺准备,体现于工艺规范,整个制造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范。这一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许入库,禁止发生混料和错料的事件。例如在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中要严把原始数据、原始图纸的关,不规范的数据和图纸不能接受。要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有效的方法是对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评审和质量监督。2、严肃工艺纪律企业要严格要求操作者忠实执行工艺规程,并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有重点地控制工序质量。3、验证工序能力即验证工序是否能稳定地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产品。通过试生产,边加工、边检验、边调试,保证工序具有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4、工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出产的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方法包括操作者自检、自动化检验、工序巡回检验、最终检验。同时,工序检验要做到自检、互检、专检三结合。5、验证状态的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验证状态有三种:合格状态、不合格状态和待检验状态。对各状态应做好明显标记,以防混淆。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一定要慎重,处理不妥,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如广州某...
一、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机、料、法、环、资、能、信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机转换过程,向环境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反馈转换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二、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与协调性管理、作业层的控制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工作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又可以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加强现场管理要从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基本素质的提高来开展。因此生产现场管理的系统性特点要求生产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不允许各行其是。各项专业管理虽自成体系,但在生产现场必须协调配合,服从现场整体优化的要求。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不能见物不见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现场管理是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及各种行为规范。现场各种制度的执行、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利用需要标准化。要做到规范齐全并提示醒目,尽量让现场人员能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心中有数。三、现场种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的。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现场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为了实现现场管理目标,现场管理者应有效地管理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五大要素。1、人员。人是生产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导员工,使其掌握必要的作业技能、达到合格的行为质量和工作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按要求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同时,要调动一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全员开动脑筋、参与改善、自主改善。2、设备。设备是生产的重要条件,做好...
质量管理部门内部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1 进料管理:有明确的检验标准;验收流程要清晰;抽样的方法需正确;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定期统计供应商的所供原料的品质状况;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发生异常应及时与其沟通;应有明确的供应商考核办法;供应商连续出现质量问题应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后要及时跟踪;明确规定因供应商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办法,并在相应的合同中予以明确;进料检验组人员的应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进料检验报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的保存;原材料存在轻微质量问题,而生产车间又急需用时,应有明确的特采程序,并规定特采批准人;紧急放行应有明确的程序,并规定紧急放行批准人;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有明确的处置方式;规定退回供应的产品应及时退回。2 过程管理—人员合理配备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应符合要求;过程检验和监控的力度要达到企业预防产品出现不合格品的需要;过程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如何处置要有明确的措施;产品出现不合格时信息要及时传递;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原因要明确由谁来分析;过程所运用的统计技术应满足企业的需要;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与各车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形成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产品订单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时传递到过程监控人员。3 过程管理-文件和标准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作业指导书;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过程检验标准;有明确的过程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点;有过程检验记录/监督监控记录且真实可行;有文件化过程异常处理的程序;要明确规定半成品放行权;有文件化的过程检验状态标准及区分,且有效执行;有相关质量问题及统计分析。4 成品管理要有明确的成品检验标准;成品检验(含化验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成品检验的抽样方法要合理;每一客户/订单的特殊要求都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相关人员;有文件规定成品的标识方法并得到有效执行...
误区1:只关注不好的异常,而不关注好的异常异常分为好的异常和不好的异常。而在质量管理的时候,我们常常关注于重大的客户投诉、批量产生的报废等这些不好的异常。每当发生这些不好异常的时候,我们暴跳如雷,我们痛恨无比,我们四处在找责任人,我们在紧急找原因、找对策。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不良,让不良不再发生。可是我们却忘记了好的异常。什么是好的异常?每天都在投诉我们的客户突然间说我们产品的质量好了;上月生产线的良品率还是80%,可这月却提升到了90%;一直无法通过测试的某种产品通过了测试。我们对于这些所谓的异常,往往都没有去关注它。其实这些这些好的异常,我们也应该找责任人,我们也要在紧急找原因找对策。谁让这些不好的变成好的了,这些好的产品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原因找到造成好的异常的条件。想方设法把这些好条件固定下来。质量关注的是持续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在质量管理的时候,学会关注这些变化点,也就是变异或偏差,这些变异是造成我们不能持续稳定的因素,无论这些变异是往好的发展还是往坏的发展。误区2:通过客户的投诉去关注质量的好坏通过客户的投诉去判断公司质量的好坏在某些时候确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也要明白通过客户投诉去判定公司质量的好坏在某些时候是非常致命。投诉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损失或者客户的失去。当你知道客户的投诉已经产生的时候,你所采取的任何补救措施事实上已经不会产生任何有效的结果。如果不采取事先的方法去监测质量的好坏意味着严重的风险在等待着我们。还有一种情况,我们接到客户投诉的实效是非常慢的,造成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从产品生产好到客户使用一段时期后,产品出现的不良属于耐久项目,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改善的成本是巨大的,因为至少有一大批不良在等着我们;另外事后处理不良所造成的无形损失的成本更是巨大的。客户不投诉并不意味着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客户可能已经对我们产品的...
2015年9月15日,备受关注的ISO 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终版正式发布了。这将对全球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起到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新标准将有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影响?专题提醒你关注新版标准的10大重要变化。ISO 14001是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族中的龙头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 它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标准明确指出: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求。它是通过规范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提高环境绩效。该标准自1996年首次发布以来,便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关注,至今,全球已有22000多家组织获得了ISO 14001标准认证,可以说,ISO 14001认证是通向未来国际贸易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资深专家提醒您关注新版与ISO 14001:2004版标准的重要变化如下:1、“组织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的意义”:组织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经营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面临复杂环境下的风险和机遇,组织应清楚处于何种环境下和面对何种风险和机遇,以寻求保护环境和组织发展的平衡与和谐,更加务实。2、“生命周期思考(lifecycle thinking)”:完整的生命周期需涵盖全球生态系统、上下数百年以及从自然资源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价值链,而组织作为一个很小的社会细胞,难以评价完整的生命周期,那么组织从哪里入手呢?组织应考虑在策划、实施、保持和改进过程中尽可能地延伸价值链以分析评价和施加影响,考虑其行为导致的环境负荷增减,降低环境负荷的上升或在实施保护环境的行为时追求和确保环境负荷的减少,防止本愿为保护环境,但实际效果却破坏...
4.3.1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因素是一个组织的产品、活动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或者说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对象,主体和核心。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方针、目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结构、职责、权限的确立,资源的配置,人员能力和环境意识的培训,运行控制,监视和测量控制,对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等都是围绕环境因素来展开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制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组织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ISO14001标准要求组织建立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作用是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这一条强调的是程序要求,而不是对环境因素本身的要求。程序应能够识别环境因素及判断其重要性,并在生产和经营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体系的要求。ISO14001标准中提到的能够“控制”的环境指的是一个组织的辖区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间排放的电镀废水,组织即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更新工艺、修建处理设施等方法实现对污水的整体控制。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的是组织的供应商、合约商在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供应商的包装物(纸箱、薄膜、泡沫等)的废弃,运输单位在组织运输酸、碱等化学品时发生的泄漏等庆康。这类环境因素,组织不能用行政、财力等手段加以解决,而只能通过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方式来减少这些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环境因素的七种类型,...
①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以中国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决定为依据。组织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目标要以国家'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依托,确保区域环境目标的实施,实现总量控制。②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与全过程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及组织管理相结合。环境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环境管理必须贯穿在组织管理之中,组织应把全过程控制污染、清洁生产,作为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纳入环境管理体系之中,促进组织节能、降耗、减污。在组织管理过程中体现防治污染。 ③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与现行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要把有关制度的基本要求纳入环境管理体系之中。审核认证前,把是否遵守中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组织申请认证的基本条件;审核认证中,把是否贯彻了环境管理制度作为审核内容之一。从而使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更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④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和各自职能分别开展相应工作。⑤要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员和咨询人员的培训,提高环境管理体系咨询,审核认证工作的质量,为改善中国环境管理状况,获得国际认可创造条件。 ⑥加强对认证工作的监督。 ⑦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以中国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以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决定为依据。组织制定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目标要以国家'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依托,确保区域环境目标的实施,实现总量控制。⑧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要与全过程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及组织管理相结合。环境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部分,因此环境管理必须贯穿在组织管理之中,组织应把全过程控制污染、清洁生产,作为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
如何让员工愿意做六西格玛工作? 问题:我们公司是计件工资制,现在想推行六西格玛工作,但员工们认为六西格玛工作与他们无关,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做更多的产品,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环境卫生工作。请问专家怎样开展六西格玛工作?谢谢!(提问者:fjgkhgdk) 解答:六西格玛是旨在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过程质量,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评价,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使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它是一套方法体系、一种质量理念或质量文化。 你们公司的员工不愿意花时间做六西格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六西格玛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六西格玛实现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计件工资制本身的问题,如果你们公司的计件工资制不仅仅考虑产品数量,还考虑产品质量,即根据所生产产品的合格数计件,则或许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六西格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进方法,强调与公司战略挂钩。同时,它需要公司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5S等。 如何有效推进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问题:全员质量管理的理论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但是实践中,比如在一个50人左右的小型公司里,如何把全员质量管理落实下去呢?请专家指教。谢谢!(提问者:笛歌) 解答:质量管理活动是使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参加的'有机'组织的系统性活动。要发挥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效用,首先必须加强企业内各职能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这种合作甚至逐渐延伸到包括企业外的用户和供应商。其次,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再次,需要领导带头参与质量管理,而不仅仅是提出口号。同时,需要对质量目标分解,将个人工作与质量管理联系起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