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品质改善的核心在哪里?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设备上?当然不是,品质改善的核心是改变人。一切的生产质量问题,说白了都是人的问题!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它看得很复杂,先从员工的操作动作入手。在做动作的时候很多人的内心会产生很多念头,有这些念头都是人的习性所致,只要能够清除或控制这些习性,改善的效果就一定会好。所以动作都不难做,难的是不能做到以下几点:1、员工动作的规范和优化很多品质问题说到底就是员工操作不规范造成的,这是很多企业容易忽视的地方。我们做过的很多案例都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技术设备上的改进,就是规范和优化了员工的动作,效果就很明显了。所以,以后遇到质量问题的时候,不要把它看得很复杂,先从员工的操作动作入手。2、进行横向控制,就是互相检查横向控制就是对问题层层把关,进行隔离,并且互相检查要到位,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3、大面积排查问题,在点上解决问题通过对质量问题进行排查,并且每天排查,取得成效的。注意,查出的问题再多,都要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解决,同一个时间段,不要解决太多的问题点。还可以在生产某个产品之前,排查这个产品曾经出现过的历史问题,然后一点点地落实责任人去解决。这样的排查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做品质改善除了掌握以上三点,还要注意怎样去改变人。4、要改变人就不要把遇到的问题妖魔化,要相信员工能解决这些问题。“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人的自性其实是很伟大的,所以要相信员工,要相信这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是因为没有去做、没有去管,要相信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5、约束员工的时候,一定要在痛苦中坚持做动作控制卡约束员工的时候,员工是很痛苦的,但一定要坚持。像一位项目主任所说:“我们之前也做过这样那样的改善,但就是没有用。为什么没有用?就是因为之前没有严格约束员工,员工一受约束就难受,就会不配合,他们一不配合我们就没办法。所以,我们要过这关。”当员工因约束而产生痛苦的时候,我们...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企业产品质量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基本过程:产品的设计过程、产品的制造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销售使用过程。一、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设计过程是形成产品质量的第一步,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适销性和适用性。设计的第一步是找市场,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要何种产品以及质量要求。设计质量可通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来保证,其内容包括:制定设计计划、制定检验测试规程、进行设计评审和验证、改进设计、样机的试制、鉴定和设计定型、销售前的准备工作。二、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制造过程开始于工艺准备,体现于工艺规范,整个制造过程必须严格执行工艺规范。这一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控制原材料质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许入库,禁止发生混料和错料的事件。例如在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中要严把原始数据、原始图纸的关,不规范的数据和图纸不能接受。要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有效的方法是对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评审和质量监督。2、严肃工艺纪律企业要严格要求操作者忠实执行工艺规程,并在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有重点地控制工序质量。3、验证工序能力即验证工序是否能稳定地加工出符合要求的产品。通过试生产,边加工、边检验、边调试,保证工序具有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4、工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用户'、'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出产的制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的方法包括操作者自检、自动化检验、工序巡回检验、最终检验。同时,工序检验要做到自检、互检、专检三结合。5、验证状态的控制和不合格品处理验证状态有三种:合格状态、不合格状态和待检验状态。对各状态应做好明显标记,以防混淆。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一定要慎重,处理不妥,可能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如广州某...
一、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机、料、法、环、资、能、信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管理的有机转换过程,向环境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反馈转换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二、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与协调性管理、作业层的控制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工作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又可以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加强现场管理要从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基本素质的提高来开展。因此生产现场管理的系统性特点要求生产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不允许各行其是。各项专业管理虽自成体系,但在生产现场必须协调配合,服从现场整体优化的要求。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不能见物不见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优化现场管理仅靠少数专业人员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场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广大员工参与管理。现场管理是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工艺纪律及各种行为规范。现场各种制度的执行、各类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利用需要标准化。要做到规范齐全并提示醒目,尽量让现场人员能看得见、摸得着,人人心中有数。三、现场种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是在投入与产出的转换过程中实现的。现场管理应根据变化的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合理配置,提高现场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为了实现现场管理目标,现场管理者应有效地管理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五大要素。1、人员。人是生产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教导员工,使其掌握必要的作业技能、达到合格的行为质量和工作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按要求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同时,要调动一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全员开动脑筋、参与改善、自主改善。2、设备。设备是生产的重要条件,做好...
质量管理部门内部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1 进料管理:有明确的检验标准;验收流程要清晰;抽样的方法需正确;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定期统计供应商的所供原料的品质状况;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发生异常应及时与其沟通;应有明确的供应商考核办法;供应商连续出现质量问题应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后要及时跟踪;明确规定因供应商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办法,并在相应的合同中予以明确;进料检验组人员的应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进料检验报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的保存;原材料存在轻微质量问题,而生产车间又急需用时,应有明确的特采程序,并规定特采批准人;紧急放行应有明确的程序,并规定紧急放行批准人;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有明确的处置方式;规定退回供应的产品应及时退回。2 过程管理—人员合理配备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应符合要求;过程检验和监控的力度要达到企业预防产品出现不合格品的需要;过程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如何处置要有明确的措施;产品出现不合格时信息要及时传递;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原因要明确由谁来分析;过程所运用的统计技术应满足企业的需要;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与各车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形成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产品订单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时传递到过程监控人员。3 过程管理-文件和标准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作业指导书;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过程检验标准;有明确的过程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点;有过程检验记录/监督监控记录且真实可行;有文件化过程异常处理的程序;要明确规定半成品放行权;有文件化的过程检验状态标准及区分,且有效执行;有相关质量问题及统计分析。4 成品管理要有明确的成品检验标准;成品检验(含化验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成品检验的抽样方法要合理;每一客户/订单的特殊要求都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相关人员;有文件规定成品的标识方法并得到有效执行...
误区1:只关注不好的异常,而不关注好的异常异常分为好的异常和不好的异常。而在质量管理的时候,我们常常关注于重大的客户投诉、批量产生的报废等这些不好的异常。每当发生这些不好异常的时候,我们暴跳如雷,我们痛恨无比,我们四处在找责任人,我们在紧急找原因、找对策。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不良,让不良不再发生。可是我们却忘记了好的异常。什么是好的异常?每天都在投诉我们的客户突然间说我们产品的质量好了;上月生产线的良品率还是80%,可这月却提升到了90%;一直无法通过测试的某种产品通过了测试。我们对于这些所谓的异常,往往都没有去关注它。其实这些这些好的异常,我们也应该找责任人,我们也要在紧急找原因找对策。谁让这些不好的变成好的了,这些好的产品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原因找到造成好的异常的条件。想方设法把这些好条件固定下来。质量关注的是持续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在质量管理的时候,学会关注这些变化点,也就是变异或偏差,这些变异是造成我们不能持续稳定的因素,无论这些变异是往好的发展还是往坏的发展。误区2:通过客户的投诉去关注质量的好坏通过客户的投诉去判断公司质量的好坏在某些时候确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也要明白通过客户投诉去判定公司质量的好坏在某些时候是非常致命。投诉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损失或者客户的失去。当你知道客户的投诉已经产生的时候,你所采取的任何补救措施事实上已经不会产生任何有效的结果。如果不采取事先的方法去监测质量的好坏意味着严重的风险在等待着我们。还有一种情况,我们接到客户投诉的实效是非常慢的,造成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从产品生产好到客户使用一段时期后,产品出现的不良属于耐久项目,需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改善的成本是巨大的,因为至少有一大批不良在等着我们;另外事后处理不良所造成的无形损失的成本更是巨大的。客户不投诉并不意味着产品没有质量问题。客户可能已经对我们产品的...
如何让员工愿意做六西格玛工作? 问题:我们公司是计件工资制,现在想推行六西格玛工作,但员工们认为六西格玛工作与他们无关,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做更多的产品,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环境卫生工作。请问专家怎样开展六西格玛工作?谢谢!(提问者:fjgkhgdk) 解答:六西格玛是旨在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过程质量,实现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系统地、集成地采用质量改进流程,实现无缺陷的过程设计,并对现有过程进行过程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评价,消除过程缺陷和无价值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运转周期,使客户完全满意,增强企业竞争力。它是一套方法体系、一种质量理念或质量文化。 你们公司的员工不愿意花时间做六西格玛,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六西格玛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六西格玛实现产品数量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计件工资制本身的问题,如果你们公司的计件工资制不仅仅考虑产品数量,还考虑产品质量,即根据所生产产品的合格数计件,则或许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六西格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进方法,强调与公司战略挂钩。同时,它需要公司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5S等。 如何有效推进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问题:全员质量管理的理论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但是实践中,比如在一个50人左右的小型公司里,如何把全员质量管理落实下去呢?请专家指教。谢谢!(提问者:笛歌) 解答:质量管理活动是使所有部门的人员都参加的'有机'组织的系统性活动。要发挥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大效用,首先必须加强企业内各职能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这种合作甚至逐渐延伸到包括企业外的用户和供应商。其次,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再次,需要领导带头参与质量管理,而不仅仅是提出口号。同时,需要对质量目标分解,将个人工作与质量管理联系起来,提...
当承诺不再可靠,当质量不再被保证,当消费者的信赖被一次次无视和践踏时,企业的危机也就不远了。质量就如时间一样精准公平,让那些不重视它投机取巧的企业身败名裂。 质量,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从商品的角度,我们或许可以这样定义质量: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应该具有的功能和属性,是企业和客户达成的物有所值的心理契约。企业出售商品,向客户提供了使用价值从而获得商品价值,其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一部分就成为企业的利润,而如果其售价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就会获取超额利润。一些品牌大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就是通过获取超额利润来而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而其超额利润的背后就是尊重与客户之间的契约,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而这最终都是要靠质量来保证的。没有质量,一切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质量如此重要,推想而知,质量管理务必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管理之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制约企业成败。 第一,好的质量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和客户利益一致。 正如前文所述,企业和客户之间有契约,如果企业想要发展,就要认真去履行契约。做好质量管理,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其使用价值,最终会得到客户的认可。而如果凭借已有的品牌,坐吃山空,不再潜心质量管理,致使客户的消费体验下滑,一旦他们有上当的感觉,再想挽回他们的心就晚了。 第二,好的质量管理能够降低成本。 从原材料到商品,要经过一系列环节,组成一个流程价值链。企业做好质量管理,长期来说,能够让整个流程价值链总成本最低。一、减少残次品的时候减少原材料浪费;二、减少返工降低总工时;三、减少维修频率和数量,降低维修成本;四、减少退换货,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五、降低客户投诉,减少法律风险损失。总的来说,企业做好质量管理,看起来在某些环节投入大了,总体上长期来说是划算的。 第三,好的质量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
1 进料管理:有明确的检验标准;验收流程要清晰;抽样的方法需正确;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估;定期统计供应商的所供原料的品质状况;供应商的产品品质发生异常应及时与其沟通;应有明确的供应商考核办法;供应商连续出现质量问题应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改进后要及时跟踪;明确规定因供应商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责任承担办法,并在相应的合同中予以明确;进料检验组人员的应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进料检验报告要清晰,并得到合理的保存;原材料存在轻微质量问题,而生产车间又急需用时,应有明确的特采程序,并规定特采批准人;紧急放行应有明确的程序,并规定紧急放行批准人;不合格的原材料要有明确的处置方式;规定退回供应的产品应及时退回。2 过程管理—人员合理配备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应符合要求;过程检验和监控的力度要达到企业预防产品出现不合格品的需要;过程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如何处置要有明确的措施;产品出现不合格时信息要及时传递;产品出现不合格品原因要明确由谁来分析;过程所运用的统计技术应满足企业的需要;过程检验和监控人员与各车间要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形成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产品订单的特殊要求要能及时传递到过程监控人员。3 过程管理-文件和标准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作业指导书;有准确、适宜和充分的过程检验标准;有明确的过程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点;有过程检验记录/监督监控记录且真实可行;有文件化过程异常处理的程序;要明确规定半成品放行权;有文件化的过程检验状态标准及区分,且有效执行;有相关质量问题及统计分析。4 成品管理要有明确的成品检验标准;成品检验(含化验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达到相应的要求;成品检验的抽样方法要合理;每一客户/订单的特殊要求都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相关人员;有文件规定成品的标识方法并得到有效执行;有有效防止成品漏检的方法;有文件...
质量管理部门的管理要点、职责和岗位设置1 质量管理组织内部管理要点:应有文件化的品管组织和隶属关系;品管内部的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职位说明书);文件化的品管权限-如原料,半成品,成品放行权等;有培训计划和培训执行记录;有内部奖惩制度,并与工资挂钩;要对产品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并与部门及责任人绩效挂钩。2 质量管理部门的一般职责:进料检验-原料,辅料,包装物料等;过程监控-人、机、料、法、环;成品检验-人员,时机,依据,权限;监视测量装置的校准与管理;质量保证能力-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推进;质量计划-产品标准,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记录;客户投诉相关过程的管理-原因分析,就正措施,程序化;样品管理。3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岗位原料/辅料/包装物料验收员(原料专员);品管员-过程监控和监督,客户投诉的处理与跟踪;质检员-半成品、成品感官检验,检测样品取样;化验员-化验室检测;发货监装员;体系推进和考核;标准化管理员-官方文件的接收和处理,企业标准起草、备案,本部门第三层文件起草、修订,计量器具管理。
ISO9001质量体系落地企业的真正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行业的要求规范化与竞争正规化,非技术贸易壁垒的形成与管控书面化,迫使众多企业不得不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为开拓市场、获取订单、中标获得业务、提升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公司内部管理等不一的目的而掀起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活动高潮,确保企业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销售管理、订单管理、产品设计开发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仓储运输管理、标识防护管理、质量检验管理、内部考核管理、工作总结与分析管理、市场调研与客户满意度管理、持续改进管理)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的台阶,最终实现动态的“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规范化管理之目标。但是获得ISO9001认证证书后,众多企业老板发现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并没有给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东风,反而成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枷锁、负担,不是促动企业往前走,而是束缚了企业发展的脚步,这是为什么呢?如何让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作为任何一家制造业,要想借助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来提升公司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公司内部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公司内部扯皮和推诿现象,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益和市场效益,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步骤开展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备注:纯粹以获取证书为唯一目的制造业不再此建议范围),才能有所成效,避免出现两层皮的情况第一:评估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预测推行周期任何一家制造业,在正式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之前,务必要评估自身的实际情况,包括老板的管理意识是否强烈、管理结构是否明确、岗位及其职责权限是否明确、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否成型、各部门的基础工作是否都...
一、标准版本的更新过程体现了“适用性”ISO 9000标准自1987 年发布以来,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国家众多行业的组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在总结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制修订的ISO 9000(通用性和指导性)标准,为组织和相关方、顾客讨论质量管理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和语言;组织通过实施ISO 9000标准的要求,完善和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增强顾客满意,为顾客和相关方对组织能够持续稳定提供合格产品建立信心。同时,ISO 9000标准也成为发展其他管理体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括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信息安全和能源等管理体系标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ISO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电、电信、教育、地方政府和卫生保健等各行业及部门。 ISO国际标准委员会对标准的五次换版或修订,就是对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的不断完善更新,目的就是使其更加“适用”。适用于各行各业,无论组织规模、行业、类型、组织结构以及所处环境,各类组织都能在标准的要求下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 新版标准更加侧重于有效的流程管理来达到预期的结果,反映组织日益复杂、严格的运作和环境的变化。在标准语言方面使用简化的语言和写作风格,力求使使用者理解其一致性的要求。二、标准要求的变化突出体现在适用性的改进方面标准从三个层次上突出体现了其对适用性的改进。这些调整使得新版标准更加符合质量管理新的发展要求,使组织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采用过程方法,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及组织“大系统”的体系化管理,提高有效性、效率和效益。通过标准内容的调整与整合、完善,增加或减少具体的明示要求,使得标准要求更加易于理解、便于实施,更加利于标准的各方(顾客、承制方、第三方)使用者使用。 1.新版标准要求组织...